由于男孩和女孩有很多不同,男孩成人后,承担着跟女孩不同的社会角色,因此,父母对男孩子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。那么,父母对家里的男孩,到底应该怎样教育呢?
父母在教育男孩的过程中,遵守这三个原则,孩子会更出色。
一、尊重原则。
(资料图)
美国作家爱默生艾格里奇在《养育男孩(母亲版)》中说到:
希望得到尊重,这是人的基本心理要求,每个人都需要的,但是对于男孩来说,这个问题更为尖锐,在男孩成长为男子汉的过程中,他是透过尊重的眼光看世界的。
生活中,很多父母帮孩子报辅导班,帮孩子决定穿着、决定朋友……决定一切,似乎觉得这都是理所应当的,但是,父母们却忽略了一件事,他们从来都很少询问过孩子:“你想要什么?”“你喜欢什么?”“你愿不愿意上学习班?你想上什么学习班?”“你想要穿什么衣服?“你想要和谁成为朋友?”
父母就这样决定着孩子的方方面面,很少做到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和需求。
而给男孩足够的尊重,给他们足够的自主空间,让孩子相对自由的成长,这对男孩的成长真的很重要。
尊重男孩,就是把男孩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,不随便打骂他;不忽视他的感受;不随便剥夺他的爱好;让男孩作为家庭的一员,参与家庭事务中,多听取他的意见;在生活和学习中,给予男孩更多地选择,把主动权教给孩子。让男孩承担更多的责任。
二、“穷”养男孩。
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:
不要照顾得太周到,就是父母不能处处包办孩子,不能对他百依百顺,包括对男孩子金钱的无限制的满足,就是要“穷养。”
好多人认为“穷”养男孩,就是想让孩子体会生活的艰难困苦,于是控制孩子的花销,不能给他太多的享受,以免惯坏他。即使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是不好,对孩子的基本要求也不满足。
在《少年说》的有个男孩控诉他的父母,从小父母都告诉他,家里条件不好,他也以为自己的家穷得快没饭吃了,一直很节省,直到他发现家里买了车,才知道父母是在骗他。他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?妈妈却说,他是男孩,要对他“穷”养,男孩伤心地对妈妈说:“你的所谓穷养,让我从小都感到自卑。”
弗洛伊德在《童年阴影》理论中就提出:童年不被满足,哭穷的环境,会让人自卑,长大后更难自立。
“穷”养男孩,并不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哭穷,让孩子过得一穷二白,一无所有,甚至连孩子基本的物质要求都不满足,这种“穷”养有些片面。
其实,“穷”养男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对“困难”和“艰苦”的切身感受,而促使孩子去努力,从而对孩子进行意志、品质、性格、心态的磨砺、锻炼和培养。
男孩在成长中,会面对很多的困难,需要不懈的自我奋斗,所以,更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抗挫能力,才能最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。所以,父母必须要男孩经历挫折、多吃苦才能真正成长起来。
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曾说过:“挫折和不幸,是天才的晋身之阶,信徒的洗礼之水,能人的无价之宝,弱者的无底深渊。
而经受挫折的过程,就是男孩学习的过程、形成能力的过程、成长的过程。挫折教育是男孩人生的必修课,涉及的程度越深,孩子将来的心理品质越稳定。
三、不和男孩硬碰硬。
根据儿童研究表明,女孩的语言能力发育比较早,男孩子语言发育能力比较晚。这种情况的外在表现就是女孩子善于并愿意在儿童时候和父母沟通,而男孩子则相反。因此在和孩子产生分歧时,和男孩子沟通比较困难,
这时如果父母采取以强制强的方式,对待孩子,你就会发现,孩子并不会屈服于你的武力下,反而越压越犟,让事情越来越糟。
父母和男孩沟通交流时,要用平等、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,去了解和体会孩子的感受和需要。这样,才能更好地与孩子达成共识。
教育家史蒂夫在《养育男孩》一书中写道:
因此,作为父母,在养育男孩时,我们要做好孩子的榜样,正所谓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,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就是说父母必须品行端正,身体力行,言传身教,要求男孩做到的,父母应首先做到。
当父母用尊重对待他人,孩子就学会了尊重;当父母勇于面对挫折失败,孩子就学会了顽强;当父母善于谅解,孩子就学会了宽容。在教育男孩时,说千遍,不如用父母的好榜样,来影响孩子。
Copyright 2015-2022 海峡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